Q:定价环境及展望?
A:1)DDIC、CMOS图像传感器等大宗标准化产品价格较低,由于公司正在扩充12寸产能,因此必须要接收这类
订单来填充产能,这是混合价格走弱的原因。2)8寸市场有三大逆风:手机市场库存去化,需求不足;模拟芯片方面,国际IDM扩产、重新进 入市场并进行价格战;LCD驱动器备货过多,订单下滑。综上考量,下半年ASP还是会下滑。
Q:市场竞争正在加剧,公司有什么措施?随着利用率恢复,利润率将回到什么水平?定价环境会否恶化?
A:今年是低谷,所以不能用今年的水平作为未来3-5年的锚。8英寸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有10000种不同产品,但总有厂商可以每年推出高质量的产品并迭代,在订单和价格上保证优势;
份额较小,扩产对产业影响不大,公司正在投入特色产品,并积累能力和经验,即使面临挑战,公司仍然可以进行规划和市场开发。
Q:考虑到利用率逆风,公司是否考虑推迟扩产节奏?
A:8寸产能基本建设完成,之后不会在增加了,公司在8寸的产能扩产也是基于客户协议。此外,当前利用率不足的压力,以及行业低谷,并不是正常情况,因而不能作为未来3-5年规划的基础,当市场复苏,产能利用将会恢复满载。
Q:海外库存去化低于预期,是否会对24年公司 扩张节奏带来挑战?
A:海外库存去化是否低于预期,这值得商榷,海外客户一般和OEM有长约,所以一般在行业下行时,欧美客户的订单修正时间会和中国设计公司差2个季度。公司到Q2才开始看到他们在订单、库存上面进行严格管理,与之对比,中国客户可能在去年9月就已经开始调整了。整体市场复苏弱于预期,随着疫情影响降低,公司在年初预估市场将迎来复苏、甚至更好,但目前市场没有看到进一步的复苏,还需要宏观经济的进一步修复。2024年市场预估较为平稳,消费电子的复苏需要宏观经济推动,不是半导体产业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但产能方面,公司长期与客户合作、协议,长期 产能规划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根据客户路线图进行投产;此外,公司也在产能和设备上也有一定的柔性,能够应对不确定性。目前的产能规划中,28nm、40nm是短缺的,需要扩产来满足客户新产品的需要,这季度55nm、65nm也有同样的趋势,公司必须迅速建立产能满足客户新产品 需求。
Q:28nm、40nm市场会不会出现类似上轮周期的利用率下滑的问题?
A:28nm、40nm有屏幕驱动器、CMOS图像处理器和MCU,此外,还有90nm、55nm产品向 28nm、40nm发展的驱动力,公司认为40nm是 一个成本结构不错的节点、28nm是平面工艺很好的节点。公司进入28nm、40nm的时间晚于行业龙头,但客户比较分散,平台比较多,公司会通过做全做多的方式填充产线。
Q:中国收入占比上升,智能手机也在上升,似乎好于手机市场的表现,原因是什么?
A:中国方面:1)中国客户提前调整库存,这点比欧美客户早,OEM有长约,去年想要削减也做不到,今年正在逐步削减,因此中国市场调整的早,回升也就比较早;2)中国客户今年在消费 电子、手机、电动汽车供应链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带动
需求,这也是40nm、28nm甚至55nm产能不足的一个原因。手机方面:维修型手机市场被市场忽视了,但该 市场对中芯国际也有一定影响,当业者在以旧换 新活动回收手机后,会对旧手机进行电路更换的处理,这是个很大的市场,且参与者大多是中国客户。
Q:公司目前资本支出方向?24、25年会不会产 能过剩?
A:公司CAPEX主要投向12寸产能,目前12寸还 需要持续增长才会达到经济规模。公司目前在几 个地方同时投产,这样能够尽快达到规模经济,也因此,初期几年的开销会比较大。除了厂房外,由于公司购买设备需要额外的审批 流程,在交付周期上会长一些,所以需要在采购 时留有余量。
在设备交付和购买时一般 会提前半年-一年。
Q:24、25年会不会产能过剩?
A:1)公司投产经过客户协商,并评估客户需求 的可持续性; 2)中芯占foundry份额5%,加上IDM仅 1%-2%,扩产影响有限; 3)行业有三个原则:1)与客户达成战略协同; 2)有能力保证资源投入转化为差异化技术竞争 力;3)有经验的管理。公司做到这三点,即使 行业低谷,也能保证不被出清,并保证利用率。
Q:8寸的毛利率展望?
A:8寸的挑战:1)手机主芯片需求弱,套片也 会受影响;2)去年IDM因为产能不足丢了份 额,经过扩产后,行业竞争加剧;3)屏幕备货 过多,即使不生产,也能满足今年的需求。长期来看,8寸的需求有可持续性,因为该领域 大部分产品没有升级节点的必要性,在成本上也 没意义。AI、
的套片会驱动需求,8寸 的需求增长可能还会好于12寸。
Q:中芯在特色工艺的投入?
A:公司进入各个节点的时间都晚于龙头,所以 实际上大部分大宗产品都已经不是标准化,而是 有差异化的。公司一般的路径是,建立标准逻辑,然后延申其 他工艺,比如一个标准逻辑发展出low-power、RF等10个平台,每个平台再做迭代,比如norflash从65nm升级到55nm、40nm。工具上,保证产线80%的工具是通用的,再逐步增添。由于公司下游需求通常是品类全,但单品类量可能不多,这种部署有利于保持灵活性。
Q:产能情况?
A:8寸:天津厂每年线性增长,一年投入4万片,今年完成后就不会再增加了; 12寸:北京工厂28nm、40nm和55nm还是比较紧缺,公司需要扩产。12寸新厂:京城和深圳在拉设备进行生产,是主要增量。
Q:京城和临港的进度?
A:临港正在建设导线,验证技术; 京城拉设备,已经进入量产,早期目标是达到最小的盈亏平衡规模; 天津在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