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s the article
1. Designed and created three main category (closed to a hundred) sound dampening equipments:
Created soft connectors for pipes and other equipments
Created air cushion based vibration dampening equipment that can withstand 25 atmosphere pressure and has maximum load bearing of 50 tons
Created low noise propeller shaft.
2. Increase the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of vibrati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
Created the first gen (double layer of shock absorber) and second gen (floating raft) of vibration reduction tech.
Incorporated "Smart" tech (automatic load balancing, fault diagnosis, self tissue repair management, etc) into third gen vibration reduction tech (air cushion)
Reduced low frequency sound generated by the propeller shaft.
Working on fifth gen that leverage maglev tech
3. Created sub nois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testing purpose?)
4. Help to reduce equipment noise on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crease the comfort level of troops stationed there.
何琳,男,舰船声隐身技术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1957年11月生于陕西西安,籍贯四川西充。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2月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6月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工程大学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潜艇声隐身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职。中国声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军船学术委员会抗冲击学组副组长,总装备部隐身技术专业组成员,海军潜艇声隐身技术专家组副组长,《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编委,轮机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作为军队潜艇减振降噪技术首席专家,多型潜艇减振降噪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在该领域持续开展了近30年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实现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系列创新,多项技术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全部实艇应用,为降低我国潜艇噪声起到决定性支撑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国防报告148/16篇,荣立二、三等功各2次。
一、在舰用减振元器件技术领域,自主研制出三个系列近百种规格的舰用减振元器件,填补了多项空白。
1、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在无任何资料借鉴情况下,靠自主创新,攻克理论、结构、材料、工艺和试验等多项难题,发明并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种系列潜艇用减振挠性接管,获3项发明专利。其中,肘形高压平衡式减振挠性接管技术为国内外首创,振动隔离指标超过国际上现有技术水平。系统解决了我国潜艇海水管路系统安全与减振抗冲设计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已作为一项重要的减振降噪技术成果推广应用,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发明并研制出工作压力25个大气压,最大承载能力50吨的系列舰用强载气囊隔振器,使我国舰用隔振器承载能力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填补国内空白,获国家发明专利,解决了舰船狭小空间内数百吨级大型隔振装置无减振器可用的重大难题。已大量应用。
3、发明并研制出新型低噪声螺旋桨轴承,解决了潜艇低速隐蔽航行时螺旋桨轴承高频异常强线谱噪声的控制难题,彻底消除了潜艇在作战机动过程中因该异常噪声而导致声学暴露的重大隐患。已大量应用。
二、在舰用减振装置技术领域,一直引领着国内该领域技术的发展。
1、率先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隔振装置技术——双层隔振装置和浮筏隔振装置,解决了潜艇狭小空间内数十吨级以下单台或多台组合机械设备的高效隔振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已大量应用。
2、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智能隔振装置的技术概念,并建立了完整的设计理论体系,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隔振装置技术—大型智能气囊隔振装置,这是世界上首台智能化的隔振装置,具有自动负载平衡、故障自诊断、自组织修复管理等传统隔振装置一直无法实现的功能,解决了潜艇狭小空间内数百吨级大型动力系统振动的高效隔离难题,是我国目前控制潜艇动力系统机械噪声最有效的技术,实现了对发达国家技术的追赶和超越,2012年获发明专利,已全面应用。
3、突破推进动力装置低频隔振这一国际公认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对中姿态监测、控制和保护管理等功能的第四代隔振装置技术——舰船推进动力系统低频隔振装置,实现隔振装置技术重大跨越。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全面应用。
4、正在开展第五代隔振装置技术——“磁悬浮主被动混合隔振技术”(探索一代重大项目)的应用转化研究,可实现潜艇狭小空间内动力机械宽频和线谱振动的同步控制,消除潜艇的声指纹特征,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三、独立提出并建立潜艇“动态声隐身”技术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研究作战航行中潜艇声学特征的检测、评估与控制修复技术,开辟了潜艇隐身领域研究新方向。在一片空白情况下,2005年带领“国家队”,从无到有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潜艇噪声监测系统,迈出潜艇隐身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步,达到国外同类装备技术水平,成果已全面应用。
四、作为工程总指挥组织完成了我国南沙各岛礁守礁官兵生活环境的噪声综合治理,使南沙守礁官兵的主要学习、生活区的环境噪声达到城市高档社区夜间休息环境质量,受到海军首长和守礁官兵的一致好评。此外,还组织完成了某型潜射战略导弹测试平台的高精度振动控制工程,成功解决测试间振动噪声超标重大技术难题,对提高导弹命中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成果为我国舰船隐身技术进步起到重大支撑作用,为提高海军舰船,特别是潜艇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新的成果已在后续型号上被陆续应用,将支撑我国新型潜艇及水面舰艇安静性能的持续提升。
何琳教授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全部科研成果均是自主创新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二是研究成果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全部成果均在新型舰船上大量推广应用。
2009年选为全军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010年获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12年获马大猷声学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10多年时间里把一个5人科研小组发展为20多人科研团队,达到我国潜艇降噪技术研究最前沿,2011年被批准联合成立“潜艇声隐身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012年荣立集体二等功,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创新群体奖。共培养硕士29名、博士26名,指导博士后2名。2013年1月,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签署通令授记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