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0 5th Gen Fighter Thread VI

Status
Not open for further replies.

kurutoga

Junior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I have not posted in a while, but it seems like a lot of 4th gen cannot pick up J-20 until it gets really close. If this is the case then fighting between 2 5th gen will be very interesting, both jet won't be able to detect each other until both gets close. If this the case then within visual combat will be the key, whoever can lock on the enemy fastest with short range AAM will have the best advantage.

Maybe this is why China is inventing a missile that can shoot backwards,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ich direction the enemy will be detected

Actually F-22 will not be used against J-20 because the former lacks IR sensors. If their stealth work as advertised, it puts F-22 at a disadvantage.

Will F-35 be used in the air superiority role and meet J-20 some where in West Pacific? probably not.

So IMO the only scenario J-20 meets F-35 is when China is attacking a military base in Japan, which put Japan/US in a defensive position. This may not be realistic in the next decade.
 

azesus

Junior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Both F-22 and F-35 are too short ranged to be of any use in the Pacific Theater

2. J-20 如何绕过 F-22 直取 MD 的大型支援飞机?

有观点认为 J-20 没有可能绕过 F-22,因为执行护航任务的 F-22 相对而言处于内线,进行微小的位置调整便可保持在 J-20 与大肥鹅之间。这个论点有其合理之处,但空战不是地面上的短兵相接,靠奋勇阻挡于保护对象之前是无法保证大型支援飞机的安全的。沿用 PL-12 发动机直径 (8 英寸/20.3 厘米) 的冲压发动机空空导弹从超巡战斗机上发射,攻击低速低机动性目标时,不可逃逸区将达到 80 海里级。由于从烧穿隐形屏障到确认威胁类型,建立追踪轨迹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要保证大型支援飞机的安全,F-22 必须将 J-20 阻截于至少 100 海里之外,这一战术目标是贴身护航的战术所不能实现的。F-22 作战半径有限,要维持在湾湾空域的有效巡逻轨道,加油区距离 TG 海岸线不得超过 300 海里。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预警机对低空目标的探测半径大约只有 225 海里,对高空目标的探测半径也只有大约 450 海里,因此要可靠地支持湾湾,其巡逻轨道据 TG 海岸线同样不得超过 300 海里 (高空探测范围多少得深入 TG 领空一段距离,低空探测范围至少要能达到湾湾本岛,不然要预警机干什么?)。天波超视距雷达尚无法可靠地探测陆地上空的目标 (与海面相比,陆地环境的背景太过复杂,不过平原区的热带雨林这类背景反射相对均一的陆地区域除外,因此 MD 的超视距雷达能用来监视南美的热带雨林区空域,参见 J-20 Q&A 1 附图),预警机雷达对 J-20 的探测半径有限,TG 的 J-20 在跨越海岸线前,MD 都将毫无察觉,从海岸线到肥鹅射猎区,超巡的 J-20 只需花费大约 1 刻钟时间。如果能将 MD 的大型支援飞机迫退到距离 TG 海岸线 500 海里之外,MD 将完全丧失在 TG 近邻空域使用其战术航空力量的能力 (500 海里已超出 F-22 的有效作战半径,也大于预警机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F-15E 的航程倒是够用,F-35A/C 的作战半径也在 500 海里以上,但是以缺乏支持的 F-15E 和/或 F-35 挑战 J-20?Are you crazy?!)。

J-20 的隐形性能足以令其在使用冲压发动机空空导弹时,保持在 E-3,E-737,E-2D 等预警机的有效探测范围之外,F-22 若依靠预警机的雷达数据进行截击作战,则尚未动身,J-20 已完成导弹发射,调头返航了。何况在 “侧卫” 系列战斗机有可能携带 400 千米级射程武器突袭大型飞机的环境中,F-22 绝对不能在保护对象身边坐等,而必须将巡逻区尽可能向前推进,依赖 AN/TPS-71 一类天波超视距雷达提供的大致空情信息,半独立地执行战斗机扫荡任务。如果对手是 “侧卫”,这一战术将相当有效 (假定 F-22 的数量够用),但遭遇基本性能旗鼓相当,超音速续航力具有明显优势的 J-20 时,情况便完全不同。AIM-120 超视距攻击无电子干扰,不做大机动规避的菜鸟级目标时,杀伤概率仅 40%,高配隐形战斗机以超视距武器互殴时,杀伤概率之低将可想而知。从空空导弹制导系统,AESA 雷达,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等等的性能提升趋势来看,2020 年左右的 F-22 和 J-20 仍无法在较大距离上实现具有起码杀伤概率的相互攻伐。F-22 要想有效拦截 J-20,必须采用近身战术 (相对于远距离放箭而言,与从前的 “格斗” 不可混为一谈),逼近到机载传感器系统的有效火控距离之内 (讽刺啊,以前都是 TG 喜欢干这种事J-20 QA 2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红外/光电制导导弹制导系统的光学窗口尺度与战斗机上的 IRST 系统相比颇有差距,追踪距离相应有限,根据公开资料估计大约不超过 20 千米级,加上隐形战斗机武器内置,机载导弹根本无法在发射前以弹载寻的头实现锁定,要想有效地对超巡高机动目标实施攻击,必须采用发射后锁定的作战流程,在进入末制导区前由战斗机火控系统引导。探测距离较远的 IRST (F-22 目前还没有 IRST,但不排除以后加装的可能,技术解决方案是现成的) 测距精度不足,难以单独承担武器控制的重任,F-22 因此需要贴近到能以 AN/APG-77 烧穿 J-20 隐形屏障的距离上 (如前所述,到 2020 年左右或许可达到 20 + 海里),才有可能完成阻截 J-20 的作战任务,问题是 J-20 不会给它这个机会。

J-20 既非 J-8 隐形版,也不是 MiG-31 第二,其设计追求的不是绝对航速,而是绵长的超音速续航能力和出色的超音速持续机动性。遭遇 F-22 拦截时,J-20 只要在适当距离上侧转 90 度,“猛禽” 便无法近身 (如果以每秒 500 米速度超巡,以 4 g 持续过载转向,则回转半径不到 3.5 海里,可在 20 秒内完成 90 度侧转)。作为规避方,J-20 无须掌握 F-22 的精确位置信息,凭借超视距雷达的模糊数据在 F-22 可能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外开始转向即可,而试图拦截 J-20 的 F-22 若没有高精度的 J-20 信息,则难以规划可靠的拦截轨迹。而且即使 F-22 完全获知了 J-20 的行踪,实现有效拦截仍然极端困难。由于 J-20 的超巡速度和超音速机动性都与 F-22 相当或略胜一筹,从几何学上可以看出,一旦 J-20 侧转 90 度,F-22 是无法实现迫近攻击的。由于要保持在 J-20 与受保护的大型飞机之间,F-22 只能也侧转 90 度,与 J-20 平行前进。鉴于此时双方距离肥鹅尚远,而两机之间的距离可能不过数十海里甚至更短,F-22 并没有明显的内线优势 (大型支援飞机的危险区是直径不小于 160 海里的一个圆形,而非没有几何尺寸的一个点,而 F-22 的火力覆盖区宽度满打满算不过 50 海里,且作为进攻方的 J-20 在选择机动轨迹上具有主动权)。这样一来,攻守双方的对抗就演变成了战斗机耐力的竞赛。耐力赛中,腿长者胜,腿短的 F-22 如果不想掉到海里喂鱼,在 J-20 仍携有相当燃油储备之时,就必须撤退到加油区去补充燃料,使得肥鹅们彻底暴露在 J-20 的攻击之下。若是 F-22 为了保护预警机等高价值平台死扛,那么 J-20 便能以逼迫其耗尽燃油的战术,将 “猛禽” “击落”,虽然此时 J-20 的燃油也已所剩不多必须返航,但不费一枪一弹干掉一只 “猛禽” 也是相当不错的战绩了。

面对这一困境,MD 唯一可行的战术对策是将大型支援飞机的轨道向后收缩 (靠近 TG 的机场是撤不走的,而且驻扎在缺乏纵深的岛屿基地上,作战半径又不如 J-20 的 F-22,与依托大陆基地群的 J-20 若进行机场对攻,输掉的明显是 “猛禽”,这里还未考虑 TG 的战术弹道导弹部队的反机场作战),随着肥鹅们的活动区域不断远离 TG 海岸,F-22 与 J-20 对抗时的态势将逐渐向有利于 “猛禽” 的方向发展,直至 MD 的短腿制空战斗机占得先手,但早在这样的情况出现之前,MD 的大型支援飞机便已退出了能够影响 TG 近邻海空战局的位置,TG 的作战目标就此达成。

注意侧转 90 度是为了进行极端情况下的简化比较,实战中其实没有必要进行如此剧烈的机动,由于超视距雷达数据更新慢,精度差,无法建立可靠的追踪轨迹,J-20 只须依据我方甚高频反隐形雷达,地波超视距雷达 (有效区皆为距离 TG 海岸200 海里左右之内),天波超视距雷达等提供的 “猛禽” 粗略数据,温和地调整航向,绕开 F-22 可能的有效拦截范围即可 (信号强烈的肥鹅们的位置,航向等信息显然是比较容易获得的,J-20 在 300 海里外以 AESA 雷达进行一次扫描即可对彼之动向了如指掌)。需要竭力捕猎 J-20 的 F-22 则必须进行更为积极 (也就更加消耗燃油) 的机动,进一步恶化其本已处于劣势的燃油状态。

J-20 QA 2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

朝鲜战争中共党集团装备的 MiG-15 战斗机综合性能与 MD 的 F-86 “佩刀” 旗鼓相当,数量比 F-86 多好几倍,但航程太短。在北朝鲜境内机场遭到 MD 持续空袭,无法使用的情况下,驻扎于 TG 边界基地的 MiG-15 受困于可悲的作战半径,只能勉强守住被 MD 称为 “米格走廊” (上) 的中朝边境空域,马马虎虎保证后勤枢纽的安全,北朝鲜东,南的大半河山及 38 线一带的制空权则拱手让人。国人对韩德彩击落费舍尔津津乐道,但是注意费舍尔是在偷袭 TG 降落飞机时被打下来的,换言之,这一战例证明的与其说是 TG 飞行员的英勇善战,不如说是共党集团空中作战体系的可悲。如今在 TG 和 MD 的重四型号中,腿短的换成了 MD 的 F-22,形势逆转,实在是令人心头大快J-20 QA 2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J-20 QA 2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
 

watdahek

New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I have not posted in a while, but it seems like a lot of 4th gen cannot pick up J-20 until it gets really close. If this is the case then fighting between 2 5th gen will be very interesting, both jet won't be able to detect each other until both gets close. If this the case then within visual combat will be the key, whoever can lock on the enemy fastest with short range AAM will have the best advantage.

Maybe this is why China is inventing a missile that can shoot backwards,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ich direction the enemy will be detected

uhh both sides will have AEW. Fighters generally dont want to turn on their radars unless they are going to fire their missiles to avoid wasting fuel and alerting enemy RWR.
 

watdahek

New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Actually F-22 will not be used against J-20 because the former lacks IR sensors. If their stealth work as advertised, it puts F-22 at a disadvantage.

Will F-35 be used in the air superiority role and meet J-20 some where in West Pacific? probably not.

So IMO the only scenario J-20 meets F-35 is when China is attacking a military base in Japan, which put Japan/US in a defensive position. This may not be realistic in the next decade.

I am surprised Raptors still lack IRST. It turns out there are still no plans to add IRST or HMD to F-22s at least before 2020.
 

azesus

Junior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航空與半導體並列為21世紀美國製造業的兩顆閃亮明珠,所以美國空軍近年的武器採購史沒有陸軍那麼悲催,尤其是Boeing一直到最近十幾年才開始嚴重腐化(最知名的案子是2003年的加油機案,Boeing買通了國防部的一個文職官僚,叫Darleen Druyun,得以用高價贏得好幾個合約),777以及更早的各式大飛機都已成熟,改裝的工作量很小,所以毛病還不顯著;但是其他的公司就不一定有同樣的技術水準,其中最大的問題企業首推Lockheed。

我們從F-22談起吧。它的最早起源點是1981年的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先進戰術戰機)競賽,其目標是在冷戰背景下設計一架能在中歐上空輕易獵殺大量Mig-29的隱身戰機。Lockheed玩弄了很多把戲(主要是把YF-22畫得很傳統很漂亮,卻沒有做真正的工程驗證工作,然後憑空編出在性能和風險上的優勢;換句話說,就是公關主導工程)打敗了競爭對手(主要是YF-23),成為主承包商,隨後其他三家公司受命協力合作,必須反過來倒幫Lockheed完成YF-22的工程化工作,其結果就是F-22。80和90年代是美國國力的巔峰,我有一個美國朋友當時在F-22計劃裡做電磁工程師,他回憶說他們“在錢裡面游泳”(“Swimming in Money”),所以什麼技術問題都解決了。完成後的F-22毛病不在技術,而在於原定的任務使命上:既然是要在中歐作戰,航程就不重要。更糟糕的是80年代的美國空軍主管沒有認識到下一代戰機的費用將會大半來自電子系統,仍然根據以往的經驗法則而限制了飛機的尺寸,這對必須內藏武器的隱身飛機來說是雪上加霜,雖然工程師們硬是滿足了大部分的性能指標,內載燃油還是不得不被犧牲掉了,使得航程進一步下降。另一個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問題是F-22的內部空間空前緊張,不但增加維修的困難,也使日後的一些簡單升級都成為巨大的工程。

共軍的J-20在開始設計時,F-22早已定型,因此得以吸收後者的開發經驗,針對西太平洋的特殊地理環境,強調了航程的重要性。2017年將開始批量部署的J-20第一批次,如果要和F-22單打獨鬥,可能還稍遜半籌,這主要是引擎上的些許劣勢使然(隱身能力上的一點差距可以由光電系統結合較大型的長射程全向紅外線導彈來彌補,共軍的PL-10正是為此而量身設計的)。但是F-22的航程缺陷在西太平洋會有毀滅性的後果:共軍只要先行打擊琉球和關島的機場,即使還有F-22能進入戰區,也必然得依賴大批的加油機。J-20不須要和F-22狗鬥,只要打下加油機,F-22自然就不戰而敗。我在前文《2020年前的台海戰役》中提到的Rand Corporation的論文正是根據這個邏輯所做的論述。到了2025年,WS-15引擎的改進型應該也已經成熟,那麼J-20在和F-22單挑時也不會落於下風。

其實我在前一篇文章提到的超支、超重和落後進度的軍工問題在F-22上也都發生了,只是空優隱身戰機是空地一體戰和空海一體戰的絕對支柱,所以美國沒有“放棄”的選項,最終還是靠砸錢解決,也就是把其他問題集中到“超支”上。結果195架F-22一共花了667億美元,平均3.4億一架。金融危機後的美國承受不起這樣的價碼,所以在2009年終止了訂購,最後一架F-22在2012年服役。此後美國空軍、海軍和陸戰隊的隱身戰機夢就只能投注在同樣由Lockheed研製的F-35上。F-35源自1996年開始的JSF(Joint Strike Fighter,聯合攻擊戰機)計劃。這時Lockheed已經比15年前更加肥大,結果JSF只有Boeing做了象徵性的競爭就由Lockheed得標。F-35雖然是冷戰結束後才開始的設計,它的先天不足反而比F-22還嚴重,這是因為政治影響力強大的陸戰隊要求垂直起降能力(嚴格來說是STOVL,Short Take-Off Vertical Landing,短場起飛垂直降落),為了一機三軍通用,有STOVL能力的F-35B成了制約設計優化的緊束衣。明明隱身機的內置彈艙適合雙引擎設計,卻因為STOVL而採用單引擎方案,結果對推力的要求高到連Pratt & Whitney都覺得有很大困難的地步。其他各種大大小小的妥協(包括因為STOVL而對尺寸,尤其是機身長度,有更嚴苛的限制)和Lockheed買通軍方後的腦殘管理(例如軍方居然同意未定型就先批量生產,那個將軍後來被撤換退役,提早成為Lockheed的高薪顧問)總加起來使得超支、超重和落後進度的問題比F-22還嚴重得多,很多美國軍官私底下拿Comanche來和F-35相比(其中有些已經退役的就公開地說)。

F-35B的內部剖視圖,請注意短短的機身中線被推進系統完全佔據,以致空間安排比F-22還要緊湊困難。

這是F-35B的肚皮照片,可以看出為了彌補兩側彈艙深度不夠而做的四個弧形突起,也因此使F-35贏得了“懷孕鯨魚”的外號。



這是四種隱身戰機的尺寸對比,由左至右分別是共軍的J-20,俄國的T-50,美軍的F-22和F-35C(海軍版,是F-35最大的一型),可以清楚看出F-35短小緊湊的程度。J-20極為修長,彈艙、燃油和引擎可以自前而後佈置,鴨翼式佈局也使主翼在重心之後,所以橫截面可以控制得很小很均勻;乍看之下是龐然大物,實際上反而是四型戰機中超音速阻力最低的。F-35則剛好相反,機翼、引擎、彈艙和燃油都必須放在通過重心的同一個橫截面上,所以穿音速和超音速阻力極大,既不能狗鬥也不能超巡。

在F-35計劃剛開始的時候,其價錢目標訂在等同最新型的F-16,大約6000萬美元左右;到了2014年,Lockheed的公關報告已經給出從8500萬到1.5億間的好幾個不同數目,《時代周刊》(《Time》)於是做了深入的會計分析,發現實際上美軍的花費在跳動之後應該會穩定在2.2億美元一架,而且這是排除研發費用、實現量產效率之後的數字;Lockheed的數字遊戲基本上靠沿用多年前的老估計值並且排除了引擎、頭盔、塗料、軟體等附件而製造出來的(美國的製造業以製造謊言為核心競爭力,至少對Lockheed是切實的描述)。但是Lockheed的政治遊說力量已經大到不可能讓F-35被取消的地步,而且空軍和陸戰隊的幾千架舊飛機壽命即將屆滿,F-35是替換它們的唯一選項(海軍的F/A-18E/F還半新不舊,對F-35就完全沒有熱情),所以在延誤超過十年、性能因超重而大幅縮水(最近在不用新式傳感器的傳統狗鬥試驗中被F-16打得落花流水)、價錢已超過目標值三倍半的情形下,美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

其實F-35的性能缺失並不完全是意外,Lockheed和美國軍政菁英在計劃一開始就知道一機三軍通用會使得F-35的性能平庸。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冷戰後盟友們都在削減軍事預算,剛好可以用大家合作建F-35的藉口來消滅西歐的戰機研發和製造能力,並且為Lockheed開拓更大的外銷市場。為此國會還通過特別法案,禁止F-22的外銷,讓F-35成為唯一的選項。既然F-35主要是外銷機,那麼個別子系統的技術可以是極度先進的,但是整體性能卻不能接近F-22。反正技術分享只是騙顧客簽約的假話,事後可以賴賬;而且用外國顧客的錢發展出來的新銳子系統,可以用來升級F-22。沒想到Lockheed的超支、超重和落後進度等等問題會如此嚴重,更沒想到F-22的短航程會使它在西太平洋無用武之地,以致害人卻先害了自己。目前F-35還沒有定型,卻已生產了100多架;美國最新的計劃是還要買2400架左右,盟友們(包括日韓)的訂單則超過800架。依2.2億美元一架來估算,美國自己在F-35上的財務支出還有5300億的購買費,現代戰機的使用費是購買價的250%左右,所以全壽命費用是1.9萬億美元,這是美國每年國防總預算的三倍。從共軍的觀點來看,F-35的隱身和格鬥性能都與J-20有代差,在西太平洋戰場完全沒有意義;看著美軍浪費三年的總軍費在這個項目上,實在是夢寐以求的好事。

在大型飛機方面,美國有民航工業的先天優勢,到2025年為止,共軍以C919為載機的預警機、加油機和反潛機可以大致追到沒有代差的地步,在預警機的雷達和電子系統上應該還有很大的領先(NATO計劃到2035年才替換E3,即使沒有延遲,E3現在已經落後一代,未來20年只會越加落伍;參見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to view URLs content!
Class核子攻擊潛艇、Arleigh Burke Class Block III防空驅逐艦和Ford Class航空母艦,兩個研發計劃是替代Ohio Class的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和B-3隱身轟炸機。除了B-3之外,都是海軍的計劃,我們在下一篇文章再繼續探討。

關於B-3,基本上是縮小廉價版的B-2。原本計劃叫做Next Generation Bomber(NGB,下一代轟炸機),2004年開始,預計2018年服役,2009年被砍,改名為Long Range Strike Bomber(LRS-B,長程攻擊轟炸機),新預計在2025年左右服役,空軍希望以5.5億美元的單價購買80-100架。目前有兩個團隊在競爭,今年年底前應該會決定由誰得標。依美國軍工近年的表現來做樂觀的推測,這個計劃會延遲五年,單價會倍增到11億美元左右(因為已經有B-2做範本,超支、超重和落後進度可能不會太離譜;不過F-35也有F-22做範本,結果還是一場大災難)。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指標,美軍的採購數量應該不會被大幅削減;但是等到它批量服役,已經是2030年代,屆時VHF雷達的演進有可能已經能抵消這類飛機的隱身能力(目前只有龐大而且固定的HF陣列雷達才能對抗B-2和B-3;參見前文《雷達與隱身技術之間的矛盾關係》);共軍自己的版本在15-20年後也極可能已經實用化,所以即使美國的軍工業沒有把LRS-B計劃搞砸,它仍然可能是Too Little Too Late,而沒有決定性的戰略意義。
 

azesus

Junior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J-20交付中共空軍已滿一年,產量果然如我估計在20架以下。但是各方消息都指出成飛正在全力增加產能,即使2018年達不到年產一個旅32架飛機,2019年也必然會超越。

上一季有照片顯示J-20試裝了WS-10C發動機,後來試飛的圖片也出現了。先前我認爲這是多此一舉的選項,因爲WS-10C與J-20自2011年出廠以來一直裝配的99M1版俄製AL-31發動機相比,紙面性能幾乎完全一致(例如推力都同樣是13噸多一點),在成熟度和可靠性上卻略有不如。照片出現後,我在留言欄的猜測是AL-31的產能跟不上J-20的擴產,而下一代WS-15的量產還需要時間;這個理論與過去三個月的諸般小道消息基本吻合,所以我想是正解。例如有内部人士指出WS-15的定型量產是訂在2020年,而且就算真的後墻不倒(中共軍工術語,指不錯過最後的進度節點),初期的產能也會很有限。未來三到五年擴產的J-20,對發動機供應量的需求還是很大的。此外WS-10C按原本計劃,本來就應該是WS-15服役前J-20裝配的發動機,只不過進度落後了七、八年罷了。

本月巴基斯坦的空軍將領宣佈將與中國合作,開發下一代戰機;一時之間,FC-31會被扶正的謠言甚囂塵上,包括中共空軍自己未來可能會考慮的低端隱身機也被拿來做意淫。當然,雖然中共海空軍都喫夠了瀋飛的虧,目前完全沒有采購FC-31的計劃,但是東北系掌控了中國航空工業的行政要職,歷史上一直是以犧牲國家利益來保障小集團的自我生存(例如WP-14發動機和J-8戰機,都是擠壓其他計劃來獨占資金的著名重大災難),所以他們利用印度DRDO式的政治壓力來搶奪訂單,並非全無可能。不過成飛其實也有一個低價版的隱身戰機計劃,已經完成設計;它基本上是單發版的J-20。因爲單發不能用AL-31或WS-10系列來將就,必須等待WS-15,所以目前還沒有原型機,也沒有開始公關促銷。不過從成飛在氣動、飛控和品管上的巨大優勢來看,任何有腦子的客戶都應該選擇這型飛機才對;巴基斯坦的軍事采購一向十分精明,又和成飛有合作的傳統,瀋飛要忽悠他們並不容易。

兩年前我曾批評F-35的氣動外型有重大缺陷,還提到單發隱身機不容易設計,這裏深入解釋一下。因爲外挂彈藥的形狀必須為氣動優化,無可避免地會强烈反射雷達波,所以真正的隱身機都只能内置彈倉。而爲了避免投彈後重心大幅改變會造成飛控的困難,彈倉必須佈置在接近重心的位置,這就與發動機和進氣道的位置安排有了衝突。F-35因爲短起垂降的B型而被迫使用單發(垂降的時候,雙發中有一個出了任何問題而使推力不平衡就必然機毀人亡),又選擇了用主發動機連桿來推動前風扇的佈局,機身必須做得很短,而且不能把彈倉放在中軸,結果只好移在發動系統的下方,這就是F-35的肥短設計的基本原因。其結果是超音速阻力極大,使它的飛行性能還遠不如上一代的F-16。

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寬間距雙發動機佈局,彈倉就可以佈置在發動機之間的機身裏,例如俄國的SU-57(舊稱T-50)。但是這個佈局(至少在SU-57上)有兩個很大的缺陷:首先很重的發動機遠離機身中軸,滾轉時的轉動慣量很大,很不靈活;其次爲了升力體外型(提高升力)和較小的橫截面積(減低超音速阻力),機身必須做得淺,那麽結構强度和彈倉深度都會有大麻煩。SU-57至今仍然沒有彈倉門打開的照片傳世,很可能還沒有解決這些問題。

最好的佈局還是把彈倉放在發動機之前,例如F-22和J-20都選擇了這個方案。雖然兩者都是雙發飛機,換成單發並沒有絕對性的困難,只不過進氣道必須是Y型設計(因爲彈倉的關係,不能使用J-10或Typhoon的機腹進氣,否則會搞出X-32那樣的怪胎),會占用一點更多的中軸長度。這在佈局十分緊凑的F-22上,或許有麻煩,但是J-20的機身非常修長,即使縮小一號之後,找出足夠的中軸空間應該也不成問題。



隱身戰機中的奇葩:波音X-32,采用單發和機腹進氣佈局,只好把彈倉放在肥厚的機身兩側。成飛的單發隱身機是為巴基斯坦這類客戶設計的,主業是制空,和美國的JSF(Joint Strike Fighter,聯合軍種攻擊機,即F-35和X-32)不同,不能使用土肥圓的造型。

在海軍方面,017號山東艦仍然在大連接受舾裝,雷達都已經裝上了,並且開始了繫泊試驗。但是根據有海事專業背景的軍迷估計,要到明年第二季才能進行試航。至於003級018號航母,有好幾個不同小道消息來源都宣稱已經在江南造船厰開工。依017號的先例,開工到下水大約是44個月,那麽應該會在2021年初下水。這一級航母排水量大概是八萬噸級(原本使用蒸汽彈射器時計劃七萬多噸,最新謠言說增長放大了些),基本相當於美國的小鷹號,但是配備了電磁彈射器,算是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常規動力超級航母(Super Carrier)。

搭載於071級LPD兩栖登陸艦的726級氣墊船也正在江南造船厰積極建造之中。我在今年第一季提到新出現了3艘,現在傳説中的批次訂單是15艘,連同2009年下水的第一批次(當時可以使用烏克蘭原廠的燃氣輪機)3艘,總共18艘,足以配備全部6艘071級(最大載量為4艘氣墊船,但是目前似乎只計劃各裝配3艘)。

055級在江南連造4艘之後,在大連也開建了,看來第一批訂單的確是8艘。據稱下一批次(即055A級)已經在積極籌備之中,應該會用上類似054B的全電動力系統。052D的訂單總數傳言是19艘,那麽在兩年内可能會建造完畢,但是後續的通用驅逐艦(052E?)還沒有正式列入官方的計劃。我們在2018年有可能看到上船臺的,是054B級反潛護衛艦和075級LHD兩栖攻擊艦,但是最近有消息說兩者都遇到一些技術困難,會有幾個月的延遲。

成飛的雲影是新一代的長程高空無人機,配備了渦噴發動機,適合在海上高速巡邏。最新的照片顯示它的標準反艦武器是一對YJ-9E,這是共軍新的制式小型空射反艦飛彈。以往中共的小型反艦飛彈主要供外銷,有兩個廠商系列,YJ-9E的氣動佈局與賣給伊朗的C-701基本相同,應該有比較強的血緣關係。它射程的公開數據是18公里(應該是低估,這種尺寸的空射導彈通常有25公里以上的射程,由高空高速無人機發射可能達到50公里),30公斤的高爆半穿甲彈頭適合打擊2000噸以下的艦艇。它的前身YJ-9(YJ-9E的新改進可能集中在制導系統上),幾年前出現在海軍Z-9直升機上,正是我評論沱江艦時提起的飛彈艇殺手。現在有了航程和航速都高於直升機4-6倍的廉價載具,中國近海已經不容許敵對的小型艦艇存活了。

陸軍本季有多種新裝備正在西藏進行高原測試,包括1)兩架Z-20通用直升機,可能配備了不同的發動機來做對比試驗;2)AV500W無人直升機,裝備了2-4枚超小型導彈,具有察打一體的能力,升限在5000公尺以上,對這種尺寸(半噸級)的無人直升機來説,若非絕無僅有,也算十分罕見;3)準備配備武警的新型4X4小型裝甲車;4)下一代的6X6東風通用卡車。

前面提到的AV500W,原本是為中東客戶設計的,但是現在開始强調高原性能,很明顯地是做爲對中印邊界可能衝突的針對性解決方案之一。另一個適合在喜馬拉雅山區作戰的新裝備是基於6X6東風卡車的120毫米迫榴炮。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北方工業展示了基於4X4東風卡車的原型,當時的外銷編號是SH-9。現在共軍決定自購,但是升級了載體,應該是爲了有足夠的高原機動力。我以前解釋過,在4000公尺高度,發動機功率損失超過一半,所以履帶式自行火炮不太適合中印邊界作戰,有大量冗餘出力的卡車炮才是正解。

【後註一】補充一點,共軍的海軍陸戰隊已經正式決定由兩個旅擴編為七個旅,即第1,2,3,4,5,6和特戰旅(空降軍也是同樣的七個旅)。如此一來,就算中共陸軍不出手,光是海軍陸戰隊就足以橫掃國軍。

【後註二】這裏澄清一下,我並不是說共軍計劃只用海軍陸戰隊來對臺作戰;這仍然是整個東部戰區的職責。海軍陸戰隊和空降軍兩個輕裝軍,再加上重裝的112師(一般軍迷昵稱為“土豪師”)和兩個獨立空突旅,似乎是未來的遠征部隊,可以空運+海運到中東或非洲對抗中型敵人。不過目前共軍第一波次的戰略運輸能力只有一個旅左右,必須大量裝備Y-20才能讓這些部隊有用武之地。
 

azesus

Junior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F-35 的作战半径
2011-05-16 08:53:08| 分类: F-35 |举报|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我的照片书 |
近日国内网站上有文称 F-35A 的作战半径 590 海里比设计值 690 海里减少 15%,乍一看颇为惊人,美帝技术实力如此深厚,搞项目还能如此没谱啊。待看了美帝原始资料,方知国内网上资料实在是断章取义,满口胡柴。690 海里并非设计值,而是研发早期,飞机使用空重尚未大幅度增长时的性能估计值。真正的设计指标是作战半径不小于 590 海里,目前所达到的性能为 584 海里,差 6 海里未达标。


F-35 的作战半径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

根据最新发动机数据估计,F-35A 作战半径为 584 海里,低于设计最低指标 6 海里。


F-35 的作战半径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

F-35B 作战半径的最新估计值为 469 海里。由于重量超标,STOVL 短距滑跑起飞距离从 524 英尺/160 米增加到了 544 英尺/166 米。


F-35 的作战半径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

F-35C 的作战半径最新估计值为 615 海里,着舰速度从 143 节增加到了 144.6 节。
 

siegecrossbow

General
Staff member
Super Moderator
F-35 的作战半径
2011-05-16 08:53:08| 分类: F-35 |举报|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我的照片书 |
近日国内网站上有文称 F-35A 的作战半径 590 海里比设计值 690 海里减少 15%,乍一看颇为惊人,美帝技术实力如此深厚,搞项目还能如此没谱啊。待看了美帝原始资料,方知国内网上资料实在是断章取义,满口胡柴。690 海里并非设计值,而是研发早期,飞机使用空重尚未大幅度增长时的性能估计值。真正的设计指标是作战半径不小于 590 海里,目前所达到的性能为 584 海里,差 6 海里未达标。


F-35 的作战半径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

根据最新发动机数据估计,F-35A 作战半径为 584 海里,低于设计最低指标 6 海里。


F-35 的作战半径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

F-35B 作战半径的最新估计值为 469 海里。由于重量超标,STOVL 短距滑跑起飞距离从 524 英尺/160 米增加到了 544 英尺/166 米。


F-35 的作战半径 - puffinus - 剪水鹱的博客

F-35C 的作战半径最新估计值为 615 海里,着舰速度从 143 节增加到了 144.6 节。

Please post in English only unless you've got a rough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Most visitors here can only read English.
 

sanblvd

Junior Member
Registered Member
uhh both sides will have AEW. Fighters generally dont want to turn on their radars unless they are going to fire their missiles to avoid wasting fuel and alerting enemy RWR.

I thought the key feature of AESA radar is that you can use it while not being detected by the other side, because AESA's frequency can changes thousands of times in a seconds so no one knows where it came from.
 
Status
Not open for further replie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