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n't this Loong Wing 2?
This one (2nd image) is an WL-1
Isn't this Loong Wing 2?
国内对无人机反制的一些研究情况
国内对于无人机威胁和反制对抗的研究起步相当早,在2018年便组织了全国规模的“无形截击-2018”反无人机挑战赛,18年便有134支队伍报名,72支队伍通过筛选获得参赛资格。图1,图2
“无形截击”无人机与反无人机对抗挑战赛由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办,由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中部战区联合参谋部、空军装备部、武警部队装备部、公安部装备财务局等单位协办,是国内最权威的反无人机比赛。图3,图4
“无形截击”挑战赛极度贴合实战场景,在18,19,20,21年度都举办有比赛,规模越办越大,之后的年份因为保密程度提升已经没有资料对外公布。
以20和21年度举行的比赛为例,其比赛科目分为野外自动值守探测,城市自动值守探测,城市单一手段反制,城市综合手段反制。参赛队伍超过150支,囊括全国几乎所有的反无人机企业厂商和军方院校,大学院校。图5
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师吴强的介绍,无形截击2021挑战赛的进攻方靶机并不会采用货架民用产品,而是模拟真实的恐怖分子敌对势力可能会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制造的DIY无人机,具备较强抗干扰能力,不依赖无线电导航能力甚至是对抗高能激光,高能微波的防护设计。图10
并且要求防御方尽可能的减少攻击附带损伤,例如对友军无人机的误伤,对民用网络和GPS,无人驾驶车辆的误伤,对建筑物的硬杀伤误伤,都会成为扣分项。图8,图9
吴强总师在反无人机论坛上也对“无形截击”挑战赛做出了一些结论总结,认为目前对抗情况来看,对于货架民用产品无人机例如大疆,软电磁干扰压制和诱骗手段就足够起到防御作用:反制商能够获得各类消费级无人机样本开展针对性反制研究(遥控链路2.4GHz、图传5.8GHz、GPS定位1.6GHz),有效反制率达52架/66架=78.9%。
但是对于采用了一些抗干扰改进措施的DIY无人机,软电磁干扰压制效果就很差:对于控制点在距离目标区域3公里以内、采用货架/自制无线电高增益链路和简单抗干扰装置的自制无人机,拦截率<10%。参试队伍及格率(按照“成功防御5架靶机中的3架”为及格标准)为9支/178支=5%。
更何况还有很多类型的进攻无人机根本就不依赖无线电遥控,只能进行硬杀伤拦截。
对于硬杀伤拦截,参赛队伍的高能激光和高能微波武器也存在各自的缺陷:
高功率激光对近距/非金属/薄壁金属目标有一定杀伤效果:1-2公里内能够有效击穿塑料和薄壁铝合金机体。但简单防护(砂纸、锡箔、肉制品等)会显著降低烧蚀作用。城区遮挡环境减少了高功率激光对目标的瞄准和照射时间,进而影响反制效果,而且对抗多目标饱和来袭能力较差。
高功率微波能够有效反制各类靶机:适合于对点、群目标的打击,也适合城区短时间窗口背景的反制,但必须考虑后向散射附带损伤。但针对性防护(铜箔)能显著降低反制效果,而且存在反制距离较近的问题(通常中小型车载系统只有几百米)。例如:图16,图17
网捕、撞击等低成本硬杀伤技术尚不具备反制能力:存在等效战斗部半径不足以弥补/覆盖跟瞄误差(1-2公里内3-5米)、不能有效把控展开时机、拦阻网展开效果不佳、不能在空中驻留以保持在拦截位置、跟瞄能力差等原理性设计问题。
高能激光和高能微波武器也存在系统价格较为昂贵,体积较为庞大笨重等问题。
设想硬杀伤手段性价比比较高而且比较容易部署的是使用涡喷或电动涵道风扇动力的可复用式防空无人机,让防空无人机在探测系统的引导下自动对目标进行碰撞拦截等。
在报告最后,吴强总结未来反无人机技术中软杀伤是必需的,硬杀伤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最有效的其实是软硬手段结合。通过软杀伤实现断链路、扰定位,再利用硬杀伤手段进行反制。
电磁探测ESM是有效发现无人机的强力手段,相比于雷达和光电探测系统,ESM系统体积小便于部署,可以长时间工作,对于敌方实施侦查需要回传视频信号的无人机可以做到有效远距离发现。
高能激光器也是非常好致盲敌方侦查无人机的手段,就算不能直接烧毁无人机,也可以烧毁其光电系统,让其变成瞎子失去侦查能力。
吴强指出,不管是对于民间环境的要地保卫警戒,还是陆军部队的野战作战,建设一套能够有效探测,跟踪,识别无人机低慢小目标的侦测体系,是反制无人机的前提,要综合运用包括ESM侦测,光电扫描探测,雷达扫描探测三种手段。例如下面例子中的探测体系建设,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
例如航天科工参加无形截击挑战赛的低空卫士系统,也是很好的陆军野战电磁频谱战和防空反无探测单位,综合了三种探测手段。图18
在具体反制手段方面,使用高能激光,高能微波,遥控机枪,乃至于防空无人机去拦截敌机,要按照实际环境战场需求配置,也要考虑到性价比和使用难易程度。
我国在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的对抗领域研究起步是非常早的,而且规模很大,钻研程度之深恐怕是全世界无出其右。只是一般不对外宣传和公布具体情况,不代表我们没有做。
某些军事自媒体看到2022年俄乌开打后开始用FPV和大疆,搞无人机实战,就惊呼什么未来战场是俄乌战争,还要解放军学习FPV,简直是井底之蛙。
这些东西你鳖早在俄乌战争开打几年前就已经玩烂的了,2021年的无形截击挑战赛就已经把重心从野战平原环境转为复杂的城市建筑环境,要求防御方对抗近距离突然跃升和规避机动的攻击无人机,难度比野战平原环境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Basically at the very frontier when it comes to this.
China’s findings after half a decade of “Shapeless Interception” competitions against small drones.
First the link you provided says "404".Greetings dear community!
Perhaps someone knows if there is a Chinese attack UAV with characteristics close to the Turkish KARGU (
I read this whole topic, but did not find a similar UAV.
Thanks in advance for your answer.
In the first 10 pages of this thread there are plenty examples of export orientated UAV capable of ISR/Strike that are not makeshift and purpose built. Adhoc stuff showcased more recently in the thread is just select companies/units exploring using COTS components rather than a general trend.I meant a finished factory product with a warhead, which can be officially exported. Not a makeshift conversion of a civilian drone.
404 error due to parenthesis, sorry